從煉焦車間出來,徒步向西數百米,便來到了通往上升管的樓梯前。樓梯蜿蜒向上,約有五六層樓高,每爬十來個臺階就有一個拐角,折成回路。約摸七八個拐角后,便來到了焦爐爐頂,一股熱浪隨即撲面而來。一個個焦爐頂蓋整齊有序地排列著,如一張張即將噴涌的大嘴,“嘶嘶”蒸騰著熱氣。
偶有一兩爐出爐的焦炭,火紅通亮。一名爐頂工人頭戴著防護帽,穿著厚厚的隔離服,裹得嚴嚴實實,僅露出一雙眼睛。他手持一根兩米長的鐵棍捅條,將黏貼在爐口內壁上的焦油沫兒一點一點兒砍下來。
“這是一臺重要的環保設備,調節壓力并控制焦爐冒煙?!蓖卵惸托牡亟o我講解巡檢路上的設備。她是一名老儀表工,有著十多年的維修經驗,年紀卻比我小。她講得生動有趣,讓我不由得想起剛來的那段日子。
“熱浪翻云霧,毒日灼我膚。爐頂上千度,巡檢照不誤。步履匆匆舞,心若進涼屋。歸來已烤熟,椒鹽活乳豬?!边@是我初次來到爐頂時隨手寫的調侃段子。如今三個月過去了,季節已由大暑轉為暮秋。我的情緒也漸漸穩定,不再是三伏的心煩氣躁。這源于小屋對我的鼓舞。
小屋很小,約有三四平方米,是供我們及上升管工人稍作休整的地方。坐落于焦爐南側,由爐頂延伸出的一塊鋼板而建。屋外墻面均涂成奶白色,線條宛若流蘇。屋內有一套桌椅,一支鋼筆和兩個記事本,簡陋而清爽,狹小卻溫馨。東西兩面墻壁皆有一扇大大的窗戶,清早迎接燦爛的朝陽,傍晚觀賞日落的余暉,白天還可以俯瞰下面來來回回的推焦車,透露出一股浪漫的氣息。南面靠墻一排是我們儀表車間的自動化控制柜,用來遠程操作焦爐點火、壓力調節等。這樣的小屋一共有四座,隔空遙遙相望,從地面上看,是名副其實的空中樓閣。
“樓如眉黛,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”,這樣灰塌塌的焦爐頂上卻衍生出一個極具有詩意的小屋,使人不禁聯想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,還有詩和遠方。凡塵中的我們,被生活磨掉了棱角,少年時許下的宏偉志愿早已煙消云散。唯一能做的,就是著眼于當下,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,認真對待身邊的每一件事,每一件物,每一個人。就像焦爐頂上的小屋,無論身處怎樣惡劣的環境,任他風吹雨打,我自巋然不動。
“想什么呢?姐姐,我們該到下一站巡檢去了?!毖惽宕鄲偠穆曇魧⑽业乃季w喚回。我邁開輕盈快活的腳步,駛向下一所小屋。
(作者單位:山西焦化德力信公司)